fbpx

隨著多間虛擬銀行相繼在香港成立並提供 Debit Card(扣賬卡) 予客戶使用,讓 Debit Card 也因此在香港開始普及。Debit Card 可以提款,亦可用作消費,但 Debit Card 與港人常用的信用卡預付卡又有什麼分別? 下文將會解釋扣賬卡預付卡信用卡的不同之處,並令你了解它們的各自的好處。


扣賬卡、預付卡、信用卡的分別

不論是扣賬卡預付卡信用卡都好,都具有支付功能,可以憑卡在商店簽賬消費。但三者的本質上卻不盡相同,以下將逐一講解。

申請門檻提款功能簽賬消費消費模式
預付卡(Prepaid Card)XO先增值,後消費
扣賬卡(Debit Card)OO先存款,後消費
信用卡(Credit Card)OO先消費,後支付

ps. 如果有問題/想跟大家分享你相關的經歷,歡迎在文章底部留言


扣賬卡|有連結存款戶口

扣賬卡Debit Card)是與銀行存款戶口相連的銀行卡,適用於 ATM 機可查詢賬戶結餘、提款、轉賬等,亦可以憑卡於商戶簽賬消費。

不論提款或消費,扣賬卡所有支出都是在銀行戶口的存款中扣除。所以,如果簽賬金額超過戶口內的存款結餘,該項交易便不能順利完成。與信用卡「先消費,後支付」的簽賬模式不同,扣賬卡能讓你較易掌握自己的消費能力,不用擔心會有「洗大咗」而無力償還卡數的風險出現。

隨著虛擬銀行的開業,香港市場在 2020-21 年期間突然間多了許多 Debit Card 出現。

另外,向銀行申請存款戶口及扣賬卡一般條件需年滿 18 歲,而不需繳交個人入息證明,亦不用翻查你的信貸記錄。申請門檻及手續都比申請信用卡簡單得多。

我們除了可申請香港銀行發出的扣賬卡外,亦可以申請某些海外的扣賬卡,例如是 Dukascopy 的 Debit Card 等。不同的是,香港銀行的扣賬卡通常是連結著一個可以賺活期年利率的存款戶口,例如是 Citi PlusZA BankLivi BankMox Bank 的 Debit Card 等。

更多相關 ▸  【WeWa 銀聯卡】零成本賺部 Samsung Tab 平板!旅遊簽賬有 4% 現金回贈!
Debit card卡種實體卡
Citi PlusMASTERO
ZAVISAO
LiviMASTERX
WeLabMASTERO
MoxMASTERO
HSBC OneMASTERO
DukascopyVISA / MASTERO
WiseMASTERO
FirstradeVISAO

除此以外,部分 Debit Card 更有推出簽賬獎賞!讓你可以在消費時賺取簽賬回贈!詳情可參閱《比較香港精選扣賬卡》一文。


預付卡|必須預先増值

預付卡Prepaid Card)主要功能是用作簽賬消費,但簽賬前必需先為預付卡增值足夠的金額,才可以順利完成交易。

預付卡的消費模式與扣賬卡相似,所有消費支出都是在連結的戶口中扣除,不同的是預付卡並不是連結儲蓄戶口,而是電子支付系統的戶口。使用需預先增值的預付卡,不但可以方便於網上/實體商店憑卡消費,亦可以避免使用者過度消費。

另外,預付卡申請門檻會比 Debit card 更低,例如是八達通 Mastercard 只要年滿 12 歲及提供香港手提電話號碼即可申請。

八達通 Mastercard 是足不出戶就可以申請到的 Prepaid Card。

香港的預付卡例子有與八達通銀包(前稱 O!ePay)連結的八達通 Mastercard;及與 Tap & Go(拍住賞)手機錢包連結的 Tap & Go Mastercard 或銀聯卡。

Prepaid card卡種實體卡
OctopusMASTERX
Tap & GoMASTER / 銀聯O

信用卡|屬於信貸產品

信用卡Credit Card)是由銀行財務機構發行。信用卡與扣賬卡及預付卡之間最大的分別就是,信用卡可以「先消費,後支付」,所以會給予人是「先洗未來錢」的刻板印像。

信用卡其實是一項信貸服務,其消費原理是銀行會按申請人的收入及還款能力而批出信用額,而信用卡持卡人則可以每月以信用額簽賬消費,並在信用卡截數日後才會被要求償還有關的消費額(也就是俗稱的找卡數。)

因為涉及到信貸的關係,申請信用卡的要求會較高,申請人通常都要填報收入來源及遞交個人入息證明,並讓銀行參考信貸報告以證明自己具有有良好的信貸習慣及還款能力。若你的信貸評級不理想,則有可能會不獲批信用卡或只有較低的信用額。

信用卡的話就當然是每間銀行的都要申請一張啦!因為用新客戶的身份去申請往往都會有迎新禮遇!

此外,雖然信用卡都可在 ATM 機提取現金,但使用信用卡套現會被收取高昂利息,故此並不建議使用信用卡的提款功能!而且使用信用卡消費後,若每月遲還卡數或只還 Min Pay 亦會被收取利息和手續費,更會在你的信貸報告上留下不良紀錄,或有機會影響你在未來申請其他信貸產品的成功率。

更多相關 ▸  【攻略】滙豐 Visa Signature 卡本地餐飲簽賬高達 3.6%「獎賞錢」回贈!

香港市場上有大量信用卡產品可供選擇,所以信用卡為求吸引更多的申請者,大多都有優厚的迎新優惠及簽賬回贈。只要適當地使用信用卡及每月準時還清卡數,不但可以賺取現金回贈飛行里數等簽賬獎賞,更可以讓你養成良好的信貸習慣及可為你的信貸報告留下良好紀錄!香港多間銀行都有推出多款不同定位及優惠的信用卡,詳情可參閱《比較香港精選信用卡》。

最後順帶一提,我們固然可以在截數日後才找卡數啦,但其實在截數日前找卡數也是可行的;甚或至擔心自己會忘記找卡數的話,也可以事先將一定金額的港幣存入信用卡裡,把信用卡當成是預付卡般使用是可以的!


總結

扣賬卡(Debit Card)、預付卡及信用卡都可以讓你輕易地憑卡於實體或網上商店消費,但因應它們不同的消費模式或可成為不同人士的選擇。

若你自問並難以掌握自己的消費能力或很可能會忘記準時繳還信用卡卡數,Debit Card 則可以成為你最佳的消費卡選擇!因為扣賬卡所有支出都是在銀行戶口的存款中扣除,可避免你過度消費或要找卡數的情況出現。而且部分 Debit Card 同樣設有簽賬回贈等優惠!

信用卡若使用適宜及準時還款,除了可賺取豐富的迎新獎賞及簽賬回贈,更有機會為你的信貸報告留下良好紀錄,有助提升信貸評級

最後,若年齡介乎 12 – 18 歲並需要一張消費卡的人士,則可考慮申請門檻最低的預付卡以應付日常簽賬需要。

btw. 如果你覺得這篇教學對你有幫助的話,我想邀請你免費訂閱電子報,好讓我們可以定期寄送更多類似教學給你!


贊助內容

Citi Plus 銀行賬戶

Citi Plus 銀行賬戶

Citi Plus 銀行戶口可以免費開戶並不設最低結餘要求,匯款到外國更可免收 HK$200 手續費新客戶成功申請 Citi Plus 戶口即可享以下尊屬的迎新優惠!包括:
  • 成功開設 Citi Plus 戶口|存入 HK$50,000 新資金賺額外 HK$200 現金回贈
  • 成功申請 Citi Plus 信用卡|迎新送 Samsung Galaxy Tab S6 Lite &
  • Citi Plus 戶口|高達 2.4% 活期儲蓄年利率 &
  • 成功網上開立股票戶口並存入指定股票|賺高達 HK$10,500 現金獎賞 &
  • 以 Citibank Global Wallet 作外幣簽賬|高達 3% 現金回贈
  • 1 個月外幣定期存款|年利率高達 3.5% &
  • 成功投保蘇世黎指定保險計劃|可享首保費年度 6 個月保費回贈
  • Deliveroo、foodpanda、KKday 等指定商戶簽賬高達 HK$500 回贈
更多相關 ▸  【Mox】憑邀請碼開戶並用 Mox Credit 簽賬有 HK$500 迎新 + 高達 6.5% 年利率!
而且 Citi Plus 戶口本身亦設有多項優惠:
  • 高達 2.4% 活期存款年利率 &
  • 免手續費經網上匯款到外國 &
  • Citi Plus Mastercard® 扣賬卡消費可享高達 1% 簽賬回贈 &
  • 可事先兌換外幣,旅行時直接碌卡扣外幣可慳手續費
更重要是…2023年5月3日-2023年5月31日(包括首尾兩日),新客戶只要透過指定連結成功開立 Citi Plus 戶口及存入 HK$20,000 新資金更可以填交指定表格領取額外 HK$250 現金券 連同完成迎新的一系列任務,這次開戶可以賺到高達 HK$14,438 迎新獎賞

立即申請詳細玩法


其他相關

香港銀行戶口


離岸戶口


常見問題

Debit Card 是什麼?

Debit Card 即是扣賬卡,是與銀行存款戶口相連的銀行卡,適用於 ATM 機可查詢賬戶結餘、提款、轉賬等,亦可以憑卡於商戶簽賬消費。

香港有哪些 Debit Card?

香港銀行的扣賬卡例如有 Citi Plus Mastercard® Debit 卡、滙豐萬事達卡®扣賬卡、ZA Debit Card、Livi Debit Card、WeLab Debit Card、Mox Debit Card 等。詳情可閱內文。

扣賬卡與信用卡有什麼分別?

扣賬卡的所有支出都是在所連結的銀行戶口的存款中扣除,所以,如果簽賬交易的金額超過了口內的存款結餘,該項交易便不能順利完成。信用卡則可每月按信用額簽賬消費,並在信用卡截數日後才償還有關消費額。

扣賬卡與預付卡有什麼分別?

預付卡的消費模式與扣賬卡相似,所有消費支出都是在連結的戶口中扣除。而不同的是預付卡並不是連結銀行的存款戶口,而是電子支付系統的戶口。

訂閱
通知
0 則留言
Inline Feedbacks
閱讀所有留言
為改善網站體驗,我們會以 Cookies 收集你與本網的互動。